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日前表示,如果與美國政府就關稅問題談判未能達成解決方案,歐盟可能對美國大型科技企業(yè)徵稅。
近日公布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,超半數美國人對總統(tǒng)特朗普加徵關稅表示不滿。
「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衝突」
馮德萊恩日前接受英國《金融時報》專訪時表示,如果與美國政府就關稅問題談判未能達成解決方案,歐盟準備動用其最有力的貿易反制工具,其中包括可能對美國大型科技企業(yè)徵稅。

馮德萊恩強調,「歐盟希望通過談判達成對各方都有利的解決方案」,但是談判一旦破裂,歐盟準備將當前與美國的貿易戰(zhàn)擴大至服務領域,可能對數字廣告收入徵稅,這一舉措將直接影響到谷歌等美國科技巨頭。
馮德萊恩說,歐盟的反制措施或將著重於美國對歐盟的服務貿易順差。她說,美國公布的貿易數據主要統(tǒng)計商品進出口,而忽略了其在全球範圍內的服務輸出。
「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衝突?!柜T德萊恩表示,近期股市和債市動盪正是這一局勢帶來的直接後果。「我們如今承受的不確定性,代價將極為沉重。」
馮德萊恩認為,無論歐盟與美國的談判結果如何,美國的貿易政策都已對全球貿易格局造成深遠影響,並促使歐盟加快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談判。她說,「全球許多國家都希望與我們深化合作,共同推動建立更加平衡的貿易體系,讓自由貿易在質量而非關稅上展開競爭?!?/p>
傷害經濟 給生活帶來負面影響
近日公布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,超半數美國人對總統(tǒng)特朗普加徵關稅不滿,認為這將傷害美國經濟,並給日常生活帶來負面影響。
美國昆尼皮亞克大學9日公布的一項最新民調結果顯示,分別有72%和53%受訪者認為加徵關稅將在短期和長期內損害美國經濟。民調機構分析師蒂姆·馬洛伊說:「絕大多數美國民眾承認,關稅在短期內對經濟造成了沉重打擊。那麼時間會減輕痛苦嗎……大多數人認為不會?!?/p>
在被問到目前最擔心的經濟問題時,有47%受訪者回答是食品和消費品的價格,20%受訪者說是住房或租金成本,17%受訪者說是股市,6%受訪者認為是他們的工作狀況。

在被問及當前的經濟狀況是否導致他們改變了購買選擇時,近三分之一受訪者表示,他們推遲了購買傢具或電器等大件物品的計劃。
美國領航者研究中心8日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,對加徵關稅不滿的美國民眾不斷增加,55%受訪者表示反對特朗普加徵關稅;59%受訪者認為美國經濟正在變得糟糕,這一比例在去年12月為37%;62%受訪者對未來幾個月的個人財務狀況感到憂慮。
路透社與益普索集團8日發(fā)布的一項線上民調結果顯示,超過七成受訪者認為未來半年美國國內日用消費品、汽車、手機等商品會因特朗普日前宣布的關稅措施漲價。
根據調查結果,77%受訪者認為未來半年手機等電子產品會漲價,73%受訪者認為汽車和日用消費品會漲價,72%受訪者認為家用電器會漲價,70%受訪者認為新鮮農產品會漲價,62%受訪者認為房屋維修裝修會漲價,56%受訪者認為牛奶、奶酪等奶製品會漲價。
據路透社報道,反對美國新推出關稅政策的受訪者比例約為57%。
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、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·薩默斯8日警告,由於特朗普政府實施的關稅措施,美國經濟可能正走向衰退,這可能導致約200萬美國人失業(yè)。
美媒:特朗普貿易算計忽視美國服務出口
美國《華爾街日報》網站10日發(fā)文指出,美國政府以縮小貿易逆差為藉口,對進口商品加徵關稅,卻未提及其在服務貿易領域的巨大順差。當前貿易衝突可能在多個方面對美國服務貿易帶來衝擊。文章摘要如下:
美國揮舞「關稅大棒」,試圖縮小貨物貿易逆差,這只是貿易全局的一部分。儘管美國貨物貿易存在逆差,但涵蓋從在線訂閱到金融服務的服務貿易領域情況正相反。美國政府在計算關稅時沒有把服務出口考慮在內,現在這一領域正被拖入貿易戰(zhàn)。
數十年來,美國與世界其他地區(qū)形成特殊交易模式,即其他國家把所生產的汽車、服裝和食品運到美國,作為回報則從美國得到國債、軟件和管理諮詢服務。數據顯示,美國貨物貿易逆差在2024年達到創(chuàng)紀錄的1.2萬億美元,同期服務貿易順差則增至2950億美元,遠高於2000年的770億美元。

服務業(yè)逐漸成為美國經濟的主導力量。微軟、字母表和摩根大通等公司已取代福特汽車和通用汽車成為經濟支柱。軟件和金融產品變成美國主要出口類別。對一些服務業(yè)巨頭而言,海外市場現在比美國市場更重要。
儘管其他國家和地區(qū)無法輕鬆地對美國服務徵收關稅,但可以對美國公司徵稅、罰款甚至發(fā)出禁令。為應對美方關稅威脅,歐盟已提出打擊美國大型科技企業(yè)的計劃。
美國政府惹惱外國消費者也讓美國服務出口面臨風險,很多外國客戶可能選擇抵制美國的銀行、資產管理公司等服務機構。美國關稅政策激起的反美情緒導致外國遊客減少赴美,而他們的酒店住宿和機票都被計入美國的服務出口。外國客戶可能反感美國的品牌,關稅衝突導致的經濟增長放緩也將抑制服務需求。
(來源:新華社)
相關閱讀:
評論